在缺芯潮的推动下,国产汽车芯片正在寻求快速崛起。
文记之家王黄花旦
整个采访过程中,张强反复强调芯片行业需要预测。
2021年,在大规模板载mcu缺核到来之前,新驰科技就布局了这个赛道。
当时主要是缺少mcu和功率芯片,现在需求还是比较紧张作为新驰科技的董事长,张强多次被问到缺芯的话题
现在对于整个芯片行业来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虽然部分汽车芯片价格有所下降,但整体供需依然紧张美国的多项制裁政策给芯片产业增加了沉重的压力
当然,对于中国芯片企业来说,这也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日前,第四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 2022在北京艺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除了众多国内外专家的演讲和分享,大会还设有展厅,其中深红色的中国核心展区格外引人注目
张强和陈。
走访了多家参展的芯片企业,还受邀采访了新驰科技董事长兼联合创始人张强,副总裁陈等。
行业经验很重要张强表示,凭借创始团队多年的国际半导体企业经验,新驰科技的发展是提前规划,一步一步跟随预测的
如果说有什么惊喜的话,车厂对我们mcu产品的接受程度和迫切程度是出乎我们意料的陈说,在过去,作为一个中国制造商,你必须敲门并等待这个时间可能是两年而且我们的mcu今年4月上市,年底就要量产了,速度快了一倍
一个新品出现,提前做阿尔法客户是之前国际大厂仅有的待遇,抢首发位置现在tier1愿意成为我们的首发搭档,这是一个出乎我们意料的惊喜命令提前来了
01.
汽车芯片产业联盟
在蓝色和绿色的展位中,中国汽车芯片联盟的深红色展位有些突出。
巨大的圆形展台几乎占据了所有的空间,各个芯片公司的产品按照不同的芯片类别罗列在墙上在展台的玻璃柜里,还精心陈列着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半导体芯片,其实可以撼动整个行业
据介绍,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于2020年9月19日在北京成立,由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牵头,在国家部委支持下发起。
目前,联盟拥有260多家成员单位,整合了汽车和芯片产业,包括汽车企业,芯片企业,汽车电子制造商,汽车软件制造商,高校和行业组织等。
其目标是建立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生态,补齐产业短板,实现汽车芯片产业自主,安全,可控,全面,快速发展。
展台整面墙做成了透明的电路板,上面装饰着各个芯片公司的产品。
对面墙上有国内首个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的介绍。
此前国产芯片仅占5%左右这个数字对关注行业的人来说应该不陌生,但中国市场的芯片消费量却位居世界第一
在汽车领域,中国汽车产量占三分之一。
但我们的芯片只占5%以后能不能一起努力做到10%,20%,30%,甚至更多这是每个人都需要继续努力的事情陈玉杰说
无论是中国芯片企业的现状,还是国际形势的外部条件,中国芯片产业制定规范,共同发展,势在必行。
在国家政策层面,工信部《2022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将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列为重点工作之一。
2021—2022年,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联盟组织了近60家单位的160多位专家,共同构建了汽车芯片标准体系架构,包括基础标准,通用要求,产品应用技术条件,匹配测试四个领域,18个子领域,100多个项目细节。
目前国内还没有汽车芯片的标准体系,国外也只有一些汽车芯片相关的标准。
中国汽车芯片联盟周边是国内多家芯片公司的展台,包括新驰科技,黑芝麻智能,寒武纪星格,新网威,润石科技等等另一边是专注于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深圳基础半导体,展厅另一端的地平线
02.
业内人士怎么看。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知家com了解到,目前其实国内有很多汽车芯片处于测试阶段,量产的比较少可是,每个人都在退缩毕竟人家总有一天不能对我们说不
国家创新中心推动中国汽车芯片联盟成立。"目前,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已经制定并发布."
联盟实际上是为oem厂商和芯片公司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在这个联盟中,每个人都可以交换信息
现在大概有两百家左右的公司加入,基本上市场主流公司都在里面。
另一位芯片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智佳com,昨天有人来展台问我们有没有加入如果没有,要不要加上去
你加了吗。
当然,啊是补充的基本有一些出货量的芯片公司肯定会加
当谈到联盟制定的标准时,这位工作人员说,就像美国的aec—q100一样,中国也要制定自己的标准,什么芯片要满足什么要求。
其实也可以说是oem厂商制定标准,芯片企业按要求做毕竟他们是买家
某芯片公司技术人员王牧自豪地告诉智佳网:中国芯的另一边有我们的产品。
中国芯展台上展示了数百款国产汽车标准芯片。
根据国家创新中心的数据,汽车轨距芯片有10大类60个子类,要求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稳定性通常需要2年的开发时间,外加2到3年的测试和认证时间
目前可供选择的oem厂商不少,但还在测试中,量产还需要一段时间。
但现在我们可以达到几千万的芯片,王牧想了想又补充道,因为现在新能源汽车的芯片很多,如果全部加起来,一辆车就有几千个芯片当然,一家人是不可能吃下整辆车的
我们的价格便宜,但是我们的价格贵他们也做mcu王牧指着斜对面新驰的摊位我们走的是低端路线他们走的是高端路线,他们的团队本来就是高端出身
但他们其实更强调性价比和st这样的国际巨头相比,他们的价格应该不高吧
还是挺贵的王牧再次强调,你看,他们的产品从零开始开发是非常昂贵的,而且这个投资非常大像st,他们的产品比较成熟,可以很好的控制成本,价格可以下来
"辛驰表示,他们在r&d的投资约为50% . "
这没什么芯片公司一般都是把钱花在研发上,很多都占到70%到80%,所以没有多少钱做营销我的惊讶在王牧眼里可能有点大惊小怪
谈到前阵子缺核的问题,王牧表示,其实当时缺的主要是国际半导体公司的mcu,现在价格下降的主要是这些巨头的产品。
对于他们这样的国内企业来说,其实价格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还是原价但是因为缺少核心,我们的产品也是分散的
03.
做芯片需要实用性和经验。
迟的创始团队从恩智浦出走。
当被问及自己的事业能打多少分时,张强笑道,70分。
为什么。
我们国际tier1认为国际半导体公司是五星级酒店,芯驰是三四星级酒店他们看到国内很多芯片公司还在发展还是小店这是他们的评价,所以我给芯驰打70分
在整个面试过程中,张强强调最多的,除了对行业的预判,还有对品质的要求。
张强认为,缺芯是芯片行业的机会,但行业标准不会降低工厂对车辆法规,质量和供应保障的要求不会改变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国产替代或者核心缺失就做出一个产品
"芯片是一个特别需要高精度的行业,尤其是汽车上的汽车芯片."
即使移动消费电子产品有问题,死机也没有问题未来车辆将有电子后视镜,由驾驶舱芯片支持如果驾驶舱芯片功能有问题,后视镜就看不见了
陈说,制造芯片需要非常脚踏实地的精神。
目前,新驰科技的产品涵盖了各类车载计算芯片,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客舱,网关,车辆控制四大系列。
对于新驰的多品类产品设置策略,张强表示,与手机行业不同,汽车整体销量没有手机大所以汽车芯片如果只做一个产品,是支撑不了大公司的可是,汽车和自行车中使用了大量的芯片所以汽车半导体公司要做的就是增加单一客户的销量,增加单一客户的多种应用,增加客户粘性,这就需要多种产品
目前各系列产品有v9智能驱动系列,x9智能客舱系列,g9网关系列,e3车控系列。
未来,陈认为,智能驾驶和智能客舱将成为汽车的大脑,而mcu和网关芯片将成为四肢因此,新驰一方面将致力于高性能mcu芯片,另一方面将推动大功率芯片的落地预计今年下半年将推出60到200tops计算能力的智能驱动芯片
谈到芯片行业的大起大落,张强认为,汽车芯片永远处于正常和短缺交替的状态,不会出现像消费电子那样的库存溢出导致的价格雪崩因为有大量的汽车零部件和各种类型的芯片,芯片公司通常采取保守的策略客户下单生产,但看到订单才生产所以不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
对于产品的定位,张强表示,新驰一直走高,中,低端的路线,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我们做产品,就要做大量的产品来销售半导体公司不能用几亿r&d去卖几万美元的产品,这是不可持续的
04.
标签
要知道,芯片这东西一上车就不能出问题,所以一旦出问题,那么大的事,谁来承担责任。
所以,在2020年,实际上有两个项目在那个时候落地但因为确实涉及量大,那两个项目也是试点,并没有真正大范围推广
驰的产品通过了d安全认证张强说,目前世界上能达到asil—d安全级别的高端mcu只有两三个中国只有一家公司通过了bms的asil—d认证这是汽车功能安全认证的一个关键级别体系,d级代表安全风险防范能力的最高级别
从竞争形势来看,要让行业健康发展,必须有更多的选择,但高性能mcu很难。
国内整个行业发展是必然的,但短时间内真正成熟并不容易。
驰的目标是成为世界级的半导体公司我们已经在通过国内外项目走向全球,包括在欧洲的项目和国内合资项目
我们与奔驰的电动汽车合作已经在欧洲发布我们现在与宝马和大众有非常深入的合作,我们已经开始了面向量产的项目,还有很多日系车厂
王智认为,这才是一家前沿科技公司应有的态度需要科技竞争,也需要世界范围的合作
我们乐见越来越多的中国芯片企业能够在全球市场上与当今世界一流的半导体企业公平竞争与之相伴的,是整个行业的繁荣
当然,正如国家创新中心介绍的那样,目前国内更多的芯片企业还处于测试阶段,真正实现量产的寥寥无几。
作为行业观察者,我们希望给予活跃在行业前沿的先行者理性的支持。
不过,汽车行业的缺芯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张强认为,个别芯片的短缺应该会持续到明年
动态 | 传保时捷9月宣布ipo计划,估值最高... |
动态 | 奇瑞混动技术品牌全球首发,电火全开迎... |
动态 | |
动态 | |
动态 | |
动态 | wnevc2022博世郑新芬:舱驾融... |
动态 | wnevc2022中国石化凌逸群:加... |
动态 | 全球车mgmulan于8月27日开启... |
动态 | |
动态 |
博天堂登陆的版权所有中国新车评网网站地图
中国新车评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